什么是“极限制造”?走进宁德时代的涂布车间就能寻得答案。混合了各种原材料的浆料被均匀涂覆在4.5微米的铜箔铝箔上,在每分钟高达100米的涂布速度下,涂布重量偏差仅有几毫克。

  涂布工艺是锂电池制造的核心环节之一。如今,宁德时代实现了1.7秒生产一个电池,缺陷率仅为十亿分之一。基于在材料和材料体系、系统结构、极限制造以及商业模式四重维度的持续创新,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实现了全球“五连冠”。

在东南(福建)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制造车间,技术员对智能机械臂进行调试。

位于福州高新区的兆元光电二期车间内,工人在LED外延片、芯片生产线上作业。

宁德时代航拍图

  宁德时代是飞驰前行的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者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福建将“电动福建”建设作为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、优化产业发展结构的重要抓手,在全国率先出台《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推动“电动福建”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20—2022年)》等,有力推动产业发展。

  创新引领下,福建形成以宁德时代和宁德新能源科技为龙头,涵盖正极、负极、隔膜、电解液等关键配套装备及材料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,成为全球最大、技术领先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和研发创新中心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福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个万亿元台阶。2012年到2021年,福建的全部工业增加值从8711亿元增加到17788亿元,年均增长8.7%;工业总量从全国第11位跃升至全国第6位,占全国比重从4.2%提高至4.8%。2021年,福建制造业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/3。

  福建制造崛起的背后,是福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始终坚持创新发展,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着力点,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,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

  将引进和建设优质项目作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打造现代化产业布局的坚实支点。通过实施培优扶强龙头企业和千家企业增产增效行动,制定8个行动计划,福建着力引进落地固链、补链、延链、强链的优质龙头项目。

  随着福州京东方、厦门天马微电子、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、宁德上汽基地等“金娃娃”落地成长,福建电子信息产业“增芯强屏”取得突破,机械装备产业加快智能化、高端化升级,石化“两基地一专区”实现集聚发展。

  项目带动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年间实现倍增发展,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.4%提高到2021年的15.3%。目前,全省已形成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21个。

  在安踏集团智能工厂,当一件衣服还在布料阶段,“智慧大脑”就已绘制出了它的完整数据图谱,不同品类、款式、颜色、码数的服装在一条流水线上共“舞”。数字赋能,安踏的生产效率提升20%以上,成本降低11%。

  近年来,福建持续推进鞋服、纺织、石化、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。一方面,打好“创新”牌,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,推动工艺、设备、产品向“新”改造。另一方面,打好“融合”牌,加速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,全省超过7.2万家企业“上云”,实施机器换工4万多台套,现有两化融合达标企业数位居全国第2位。

  数据显示,福建纺织鞋服、食品、冶金、建材产业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达11660亿元、6660亿元、6880亿元、5500亿元,十年来均实现翻倍增长。

  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还是新兴产业培育,福建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壮大的第一动力,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。十年间,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.2%。

  针对创新资源薄弱等痛点,福建大力建设各类创新平台,通过对制约产业发展的“卡脖子”技术和孕育新兴产业的新技术研究攻关,加快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。通过“揭榜挂帅”寻高手、引“产业领军团队”、派遣“科技特派员”等举措,助企业科研攻关一臂之力。

  截至目前,福建已建成省创新研究院以及光电信息、能源新材料、生物制品等6家省创新实验室,在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推动设立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(工程实验室)128家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1家,新增数量居全国前列。

  如今,在创新引擎的驱动下,福建正认真书写数字经济、海洋经济、绿色经济、文旅经济这“四篇文章”,朝着多元发展、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新目标阔步前行。

  向着下一个十年,福建产业再启征程。